【潼关古诗全文及解释】潼关,位于陕西省东部,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和交通要道,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许多诗人曾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描绘其雄伟壮丽的山河风貌与历史沧桑。以下是对《潼关》一诗的全文及解释,结合相关背景进行总结。
一、原文及作者简介
《潼关》是一首描写潼关地理形势与历史意义的古诗,出自清代诗人谭嗣同之手。全诗如下:
> 潼关
> 西北天梯险,东南地脉通。
> 峰高云自蔽,水急浪难穷。
> 古戍寒烟起,孤城暮角风。
> 欲问英雄事,空余旧垒中。
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是一位政治改革家,也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作品多体现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个人抱负。
二、诗意解析
诗句 | 解释 |
西北天梯险 | 西北方向的山路如天梯般险峻,形容潼关地势险要。 |
东南地脉通 | 东南方向的地势相连,说明潼关地理位置重要,为南北交通要道。 |
峰高云自蔽 | 山峰高耸,云雾缭绕,遮蔽视线,突出潼关山势之高。 |
水急浪难穷 | 潼关附近的河流湍急,波涛汹涌,象征自然环境的险恶。 |
古戍寒烟起 | 古代的边防堡垒上,冷烟升起,表现战争遗迹与历史沧桑。 |
孤城暮角风 | 孤独的城池在傍晚时分传来角声,风吹过,增添凄凉氛围。 |
欲问英雄事,空余旧垒中 | 想要探寻昔日英雄事迹,却只看到残破的营垒,表达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
三、总结
《潼关》一诗通过对潼关自然地理与历史遗迹的描写,展现了这一战略要地的险峻与沧桑。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沉思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追忆。诗中“峰高云自蔽”“水急浪难穷”等句,既写实又富有象征意味,体现了谭嗣同诗歌语言的凝练与深沉。
此外,潼关不仅是地理上的险要之地,更是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曾经驻足的地方。诗中的“旧垒”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失落,引发读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潼关 |
作者 | 谭嗣同(清) |
类型 | 五言律诗 |
主题 | 地理形势、历史沧桑、英雄追忆 |
重点意象 | 天梯、地脉、峰高、水急、古戍、孤城 |
思想情感 | 对历史的感慨、对英雄的追思、对自然险要的赞叹 |
语言风格 | 凝练含蓄,意境深远 |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潼关的地理雄姿,还能体会到诗人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它是一首兼具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
以上就是【潼关古诗全文及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