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简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是孔子对弟子子贡的评价。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两种重要品质:一是聪明勤勉、乐于学习;二是不以向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下面是对这句话的简要总结和解释。
一、原文与出处
- 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出处:《论语·公冶长》
- 作者:孔子(记录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之手)
二、字面意思
| 字词 | 含义 | 
| 敏 | 聪明、敏捷 | 
| 好学 | 热爱学习、勤奋求知 | 
| 不耻 | 不觉得羞耻 | 
| 下问 | 向比自己地位低或知识少的人请教 | 
三、整体含义
这句话强调的是一个人不仅要有聪慧的头脑,还要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并且不因向他人请教而感到丢脸。真正的学者应当不断学习,无论对方身份如何,只要能学到东西,就应虚心求教。
四、现代意义
| 传统意义 | 现代应用 | 
| 强调学习态度 | 鼓励终身学习、持续进步 | 
| 提倡谦逊精神 | 在职场、生活中保持开放心态 | 
| 推崇平等交流 | 打破等级观念,重视知识传递 | 
五、总结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仅是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人提升自我、实现成长的重要原则。它提醒我们:学习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身份;谦虚是一种智慧,而不是一种软弱。
| 概念 | 内容 | 
| 出处 | 《论语·公冶长》 | 
| 核心 | 聪明好学 + 虚心请教 | 
| 精神 | 勤奋、谦逊、开放 | 
| 现实意义 | 鼓励学习、尊重知识、促进成长 |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这句话的内涵与现实价值,帮助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