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雾凇沆砀的沆砀

2025-09-21 01:52:08

问题描述:

雾凇沆砀的沆砀,有没有人能救救孩子?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1 01:52:08

雾凇沆砀的沆砀】“雾凇沆砀”出自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原文为:“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句话描绘的是冬日西湖上的一种自然奇观——雾凇。雾凇是由于空气中的水汽在低温下直接凝结在物体表面形成的冰晶,呈现出如雪似雾、洁白无瑕的景象。

虽然“雾凇沆砀”是一个整体的描述性短语,但其中“沆砀”二字单独使用时也常被误读或误解。有人将“沆砀”理解为“浩瀚”、“广阔”,但也有人将其视为一种重复的叠词,用来强调雾气弥漫的状态。

为了更清晰地解析这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雾凇沆砀”的总结分析:

一、

“雾凇”是指由空气中水汽在低温下直接凝结成的冰晶,形成类似霜冻的白色覆盖物,常见于寒冷地区的树木、电线等物体表面。而“沆砀”则是一种形容词,原意为“水深广貌”,引申为“雾气弥漫、水汽充盈的样子”。两者结合,形成了一种极富诗意的画面感,表现出冬日湖面的静谧与空灵。

需要注意的是,“沆砀”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汇,其使用多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因此在现代语境中容易引起误解或误读。

二、表格对比分析

词语 拼音 含义 出处 用法 常见误解
雾凇 wù sōng 冬季空气中水汽凝结在物体上的冰晶 张岱《湖心亭看雪》 描述自然景象 误认为是“雾和霜”
沆砀 hàng dàng 水深广貌,后引申为雾气弥漫的样子 古文用语 多用于文学描写 误读为“浩荡”或“广大”
雾凇沆砀 wù sōng háng dàng 描绘冬日湖面雾气与冰晶交织的景象 张岱《湖心亭看雪》 文学描写,意境深远 误以为是成语或固定搭配

三、结语

“雾凇沆砀”虽非现代常用词语,但在古典文学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它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与诗意表达。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理解这些词汇的本义与引申义,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深度。

注: 本文内容为原创,基于对“雾凇沆砀”这一词语的深入分析与整理,旨在提供清晰、易懂的语言解释与文化背景介绍。

以上就是【雾凇沆砀的沆砀】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