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谁提出的

2025-09-25 20:41:10

问题描述: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谁提出的,跪求好心人,帮我度过难关!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5 20:41:10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谁提出的】一、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形神关系”的重要命题,强调人的精神(神)依赖于身体(形),一旦身体消亡,精神也随之消失。这一观点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代表了唯物主义或无神论的倾向。

该命题最早见于东晋时期的佛教僧人慧远的《沙门不敬王者论》中,但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儒家和道家文献。不过,真正系统提出并深入探讨这一观点的是范缜,他在《神灭论》中对“形神关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成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命题名称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提出者 范缜(主要提出者)
出处 《神灭论》
思想背景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形神关系”问题
核心观点 精神依赖于身体,身体消亡,精神也随之灭亡
哲学立场 唯物主义、无神论倾向
相关人物 慧远(首次提及)、范缜(系统论述)
历史地位 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灵魂与肉体关系的重要理论

三、补充说明

虽然“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一说法在慧远的著作中已有体现,但他本人是佛教徒,主张“神不灭”,因此他并非完全支持这一观点。而范缜作为儒家学者,在《神灭论》中明确反对佛教的“神不灭”说,主张“形神俱灭”,认为人的精神是物质的产物,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

这一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广泛争论,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唯物与唯心的激烈交锋。范缜的观点在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如需进一步了解“形神关系”在中国哲学中的发展脉络,可参考《中国哲学简史》等相关著作。

以上就是【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谁提出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