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灵涂炭的意思】“生灵涂炭”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民遭受极大的苦难和灾难。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战争、天灾或暴政等极端情况下,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生灵涂炭 |
拼音 | shēng líng tú tàn |
释义 | 形容人民遭受深重的灾难,生活极其痛苦,如同陷入泥泞之中。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生民涂炭,无所控诉。”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强调社会动荡或灾难带来的严重后果。 |
近义词 | 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水深火热 |
反义词 | 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太平盛世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描述战争后果 | “战乱之后,百姓生灵涂炭,家园尽毁。” |
表达对苦难的同情 | “看到那些受灾群众,真是让人感到生灵涂炭。” |
历史评价 | “历史上多次大灾荒,使得生灵涂炭,民怨沸腾。” |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生灵涂炭”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更承载了古代社会对民生的关注与思考。在古代,统治者往往以“仁政”自居,但一旦发生战乱或自然灾害,普通百姓往往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因此,“生灵涂炭”也反映了古人对和平与安定生活的渴望。
此外,该成语在现代仍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新闻报道、历史评论或文学作品中,用来强调社会动荡对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
四、总结
“生灵涂炭”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民在灾难中的悲惨境遇。它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对民生的关注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