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仲是什么意思】“伯仲”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兄弟之间的排行或事物之间的比较。它源自古代对兄弟长幼的称呼,后来引申为对事物优劣、高低的评价。
一、基本含义
“伯仲”原指古代兄弟中的排行:
- 伯:老大
- 仲:老二
因此,“伯仲”常用来表示兄弟之间的顺序,如“伯仲之间”。
后来,“伯仲”也被用来比喻事物之间的比较,比如“两者难分伯仲”,意思是两者水平相当,难以分出高下。
二、常见用法
用法 | 含义 | 示例 |
比喻兄弟排行 | 表示兄弟之间的长幼顺序 | 他家有三个儿子,老大是伯,老二是仲。 |
比喻事物比较 | 表示两者水平相近,难分高下 | 这场比赛两人难分伯仲,最终打平。 |
常见搭配 | 如“难分伯仲”、“各有千秋”等 | 他们的作品风格不同,但都堪称上乘,难分伯仲。 |
三、使用场景
“伯仲”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常见于文学、评论、比赛结果分析等语境中。在日常口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不分上下”、“难分高下”等表达方式。
四、总结
“伯仲”一词源于古代兄弟排行,后引申为对事物比较的表达。它既可以表示兄弟之间的长幼顺序,也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事物水平相当、难以区分高低。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较为文雅,常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中。
项目 | 内容 |
含义 | 兄弟排行;事物比较 |
来源 | 古代兄弟称谓 |
用法 | 表示顺序、比较、难分高下 |
频率 | 多用于书面语 |
同义词 | 难分高下、不分上下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理解“伯仲”的含义和用法。它不仅是一个历史词汇,也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