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前写给刘禅的一篇奏章,全文以诚恳、悲壮的语气表达了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同时也陈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与自身责任。文章开篇即点明“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意指刘备在尚未完成统一大业时便突然去世,留下了一个尚未成型的政权,这为诸葛亮之后的辅政和北伐奠定了情感基调。
本文通过回顾历史、分析现状、表达忠心、提出建议等方式,既展现了诸葛亮的政治智慧,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文章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是中国古代政治文书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二、原创内容( + 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建兴五年)北伐曹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收录于《三国志·诸葛亮传》。 |
作者 |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被誉为“千古贤相”。 |
写作背景 |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但年幼无能,诸葛亮受命辅政。为了稳定朝局、完成先帝遗志,决定北伐中原。 |
核心思想 | 表达对先帝的怀念与忠诚,强调辅佐幼主的责任感,并阐述北伐的必要性与战略意义。 |
情感基调 | 悲壮、恳切、忠诚,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 |
主要结构 | 开头叙述先帝之逝,中间分析当前形势,最后提出北伐计划与对朝廷的期望。 |
语言风格 | 质朴自然,用词严谨,感情真挚,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
历史价值 | 是研究三国政治、军事、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典散文中的典范之作。 |
影响与评价 | 后世多将其视为忠臣典范,历代文人常引用或模仿其文风。 |
三、结语
《出师表》不仅是一篇政治文书,更是一篇充满家国情怀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对理想的坚持以及对未来的忧虑。通过对“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感慨,诸葛亮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融为一体,使这篇奏章超越了时代,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