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牍什么意思】“牍”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但在古代文献中具有特定的含义。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牍”的意思,本文将从字义、来源、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牍”字在汉语中主要指古代书写材料的一种,常见于先秦至汉代时期。其本义为“木片”,用于书写文字,类似于后来的“简”或“册”。随着纸张的普及,“牍”逐渐被取代,但其作为文化符号仍保留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
“牍”字常出现在古籍、文言文中,如《史记》《汉书》等,有时也用于表示书信、文书等。此外,在现代语境中,“牍”偶尔被用来形容文章或作品,带有古典韵味。
二、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字形 | “牍”(dú) |
部首 | 木 |
笔画 | 10画 |
本义 | 古代书写用的木片,类似简 |
引申义 | 文书、书信、文章 |
使用时期 | 先秦至汉代为主 |
现代用法 | 多见于古文、文学作品中,较少用于日常 |
相关词语 | 简牍、牍书、尺牍、奏牍 |
常见出处 | 《史记》《汉书》《后汉书》等 |
三、结语
“牍”虽然不是现代常用字,但在了解中国古代文化、阅读古籍时仍有一定意义。它不仅是一种书写材料,也承载了古代社会的信息传递方式。对于学习文言文或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来说,“牍”是一个值得了解的字。
通过本文的总结与表格对比,希望读者能够对“牍”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