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李峤解析】《中秋月》是唐代诗人李峤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虽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中秋月夜的深情与感慨。以下是对该诗的解析总结。
一、诗歌原文
> 中秋月
> 李峤
>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二、内容解析
这首诗以“中秋月”为题,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月亮的圆满和普照四方的特点,引发对人间世事的思考。诗人认为,虽然月亮在各地都是一样的,但远方的人是否也如自己一样平安无恙?这种由景及情、由己及人的思维方式,体现了诗人对亲人的牵挂和对人生的感慨。
三、关键词解析
词语 | 含义 | 作用 |
圆魄 | 指圆圆的月亮 | 引出中秋主题 |
寒空 | 寒冷的天空 | 营造清冷氛围 |
四海同 | 天下共赏一轮明月 | 表达普遍性 |
安知 | 怎么知道 | 表达疑问与担忧 |
雨兼风 | 雨和风,比喻困难 | 增添情感层次 |
四、艺术特色
1. 语言简练:全诗仅二十字,却表达丰富情感。
2. 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引发人生哲思。
3. 情感真挚:表现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4. 结构紧凑:起承转合自然流畅。
五、总结
《中秋月》虽为一首小诗,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它不仅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象,更寄托了诗人对亲人、对生活的深切关怀。李峤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充满温情与思索的月夜图景,令人回味无穷。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李峤 |
朝代 | 唐代 |
体裁 | 五言绝句 |
主题 | 中秋月夜、思乡怀人 |
特点 |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
情感基调 | 清冷中带温暖,忧虑中含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