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诹字是什么意思】“诹”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但在古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一定的使用场景。它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主要与“询问、商议”有关。以下是对“诹”字的详细解释,结合常见用法进行总结。
一、字义总结
汉字 | 读音 | 基本含义 | 用法举例 | 出处或背景 |
诹 | zōu | 商议、询问 | 诹谋、诹访 | 《尚书》、《诗经》等古籍中多见 |
二、详细解释
“诹”字拼音为 zōu,属于形声字,从言,刍声。其本义是询问、商议,常用于古代文献中,表示对他人意见的征求或对事情的讨论。
1. 商议、咨询
“诹”常用于表示对某事的讨论或咨询,如“诹谋”,意为商讨计策;“诹访”则指访问、请教。
2. 古代政治用语
在古代,“诹”也常用于朝廷议事,表示君主向臣子征求意见,如“天子问政于民,曰诹”。
3. 文学与诗词中的使用
在《诗经》《尚书》等经典文献中,“诹”多用于描述君王或贤人听取意见的行为,体现一种谦逊、求实的精神。
三、常见词语搭配
词语 | 含义 | 说明 |
诹谋 | 商讨谋略 | 多用于军事或政治决策 |
诹访 | 请教、访问 | 有时也指宗教仪式中的祈求 |
诹议 | 商议、讨论 | 强调通过交流达成共识 |
诹询 | 询问、咨询 | 常用于正式场合的征求意见 |
四、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书面语,尤其在古文、历史、文学研究中较为常见。
- 现代使用:在现代汉语中,“诹”字使用频率较低,一般出现在特定语境或成语中。
- 注意区分:“诹”与“咨”、“询”等字意义相近,但“诹”更强调主动征求意见的过程,而“询”则偏向直接提问。
五、总结
“诹”字的核心含义是商议、询问,多用于古代文献或正式场合,表达对他人意见的尊重与采纳。虽然在现代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但在文学、历史、政治等领域仍有其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诹字、字义、商议、询问、诹谋、诹访、古文、汉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