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字说文解字】“息”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其含义丰富,用途广泛。在《说文解字》中,“息”字被解释为“喘气也”,本义与呼吸、气息有关。随着语言的发展,“息”逐渐引申出多种意义,如停止、休息、消息、子女等。本文将从“息”字的本义、演变、引申义以及现代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息”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本义为“喘气、呼吸”。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将其释为“喘气也”,强调其与生理动作的关系。随着语言的发展,“息”字逐渐扩展到多个语义领域,包括:
- 停止:如“停息”、“平息”;
- 休息:如“休憩”、“歇息”;
- 消息:如“音信”、“消息”;
- 子女:如“子息”、“嗣息”;
- 利息:如“利息”、“息金”。
此外,在现代汉语中,“息”还常用于表示“呼吸”的意思,如“气息奄奄”。同时,“息”也作为“熄”的通假字,用于表达“熄灭”的意思。
总体来看,“息”字的词义不断拓展,体现了汉字在历史演变中的灵活性和多义性。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息 |
拼音 | xī |
部首 | 心(或目) |
笔画 | 10画 |
本义 | 喘气、呼吸 |
《说文解字》释义 | “喘气也” |
引申义 | 停止、休息、消息、子女、利息、熄灭 |
古代用法示例 | 《诗经》:“有闻无声,无见无息。” |
现代常用词 | 休息、消息、利息、气息、停息 |
多义性 | 是一个典型的多义字,使用频率高 |
通假字 | 有时通“熄”,如“火息” |
三、结语
“息”字虽简单,却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字,也是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的词汇。通过对“息”字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也能感受到汉字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与生命力。
以上就是【息字说文解字】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