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众怒难犯的成语和典故

2025-10-25 10:58:21

问题描述:

众怒难犯的成语和典故,真的急需答案,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5 10:58:21

众怒难犯的成语和典故】“众怒难犯”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如果众人的愤怒难以触犯,就会引发严重的后果。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领导者或掌权者如果不顾民众意愿,强行推行政策或行为,最终会遭到广泛反对,甚至导致失败。

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原文为:“众怒难犯,顺焉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众人愤怒了,就很难去触犯他们,所以顺应民心才是明智之举。

一、成语解析

项目 内容
成语 众怒难犯
拼音 zhòng nù nán fàn
释义 众人的愤怒难以触犯,意指不尊重民意会导致严重后果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年》
近义词 人心所向、众志成城、民怨沸腾
反义词 顺从民意、得道多助、众望所归

二、典故来源

《左传·昭公二十年》中记载了一段关于齐国大夫晏婴与齐景公之间的对话。当时齐景公想要修建一座高台,但百姓对此非常不满,认为劳民伤财,浪费资源。晏婴劝谏齐景公,指出:“众怒难犯,顺焉可也。”意思是说,如果大家都不高兴,就不要勉强去做,应该顺应民心。

齐景公听取了晏婴的意见,最终放弃了修建高台的计划,避免了一场可能引发民变的危机。

三、历史应用与现实意义

在历史上,“众怒难犯”常被用作政治决策的重要参考。比如:

- 秦朝暴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严苛法律,压榨百姓,最终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朝迅速灭亡。

- 唐朝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重视民本思想,虚心纳谏,顺应民意,开创了盛世局面。

- 现代治理:现代社会中,政府若忽视民意,强行推进政策,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甚至影响国家稳定。

四、总结

“众怒难犯”不仅是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也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原则。它提醒我们,任何决策都应考虑到广大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否则即使权力再大,也会因“众怒难犯”而陷入困境。

总结要点 内容
成语含义 众人的愤怒难以触犯,不可轻视
典故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年》
历史应用 政治决策需顺应民意,避免民变
现代意义 强调民主、民本思想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众怒难犯”的成语和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政治智慧,并在现代社会中更加注重民意与公平。

以上就是【众怒难犯的成语和典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