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黄鹂鸣翠柳原文】“两只黄鹂鸣翠柳”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全诗如下:
> 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美丽景象,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和谐与宁静。诗中“两只黄鹂鸣翠柳”一句,是整首诗的起笔,形象地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为读者营造出一种清新、愉悦的氛围。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通过对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山、船只等意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句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表格对比分析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绝句四首·其三》 |
作者 | 杜甫(唐代) |
出处 | 《杜工部集》 |
朝代 | 唐代 |
体裁 | 五言绝句 |
首句 | 两个黄鹂鸣翠柳 |
意象 |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东吴、万里船 |
主题 | 春日美景、自然和谐、生活情趣 |
艺术特色 | 简洁明快、画面感强、情景交融 |
评价 | 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千古绝唱” |
结语:
“两只黄鹂鸣翠柳”虽只有五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它不仅是杜甫诗风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典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及他们对生活美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