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时,我常常喜欢在书房里踱来踱去。这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状态——一种思索与寻找的状态。窗外月光如水,室内灯光昏黄,书架上的书籍安静地伫立着,仿佛等待被唤醒。然而,问题是:它们究竟在等谁?是我在等它们,还是它们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踱来踱去的时候,我的目光总会不自觉地落在那些熟悉的封面和书脊上。《红楼梦》、《战争与和平》、《百年孤独》,这些名字耳熟能详,但真正深入阅读过的又有几本?有时候,我们总是对经典心存敬畏,却迟迟不敢打开它们厚重的扉页。也许是因为害怕自己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又或许是因为害怕面对自己的浅薄。
于是,我开始问自己:踱来踱去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寻找一本可以解答所有疑惑的书吗?还是仅仅为了消磨时间,缓解内心的焦虑?答案似乎并不重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与自己对话,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
书架上的每一本书都像是一扇门,通向不同的世界。而我,就像一个迷路的孩子,在这些门之间徘徊,不知该推开哪一扇。有时我会随手抽出一本书,翻阅几页,却发现它并不是我要找的答案;有时我会驻足良久,却始终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这种犹豫让我感到既矛盾又有趣。
其实,踱来踱去本身也是一种阅读方式。它不需要你坐下来正襟危坐,也不需要你咬文嚼字地分析,只需要你带着一颗开放的心去感受。或许,真正的答案并不在书中,而在你的脚步声中,在你的呼吸间,在你每一次停下来凝视的目光里。
最终,我意识到,踱来踱去读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愿意停下来,用心去体会每一个瞬间。毕竟,人生本身就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它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