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原文如下: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一位忠贞的妻子拒绝了一位男子的追求,实际上却暗含了对当时藩镇割据势力的婉拒之意。诗中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
首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描绘出女子面对男子送来的珍贵礼物——双明珠时,内心复杂的情感。她并非不感激这份情谊,而是深知自己已有丈夫,这段感情注定无法继续。因此,她只能将明珠归还,并且泪水涟涟。这一行为既表现了她的坚定与自持,也透露出她内心的无奈与惆怅。
次句“恨不相逢未嫁时”,则是她对自己命运的一种叹息。如果两人能够早些相遇,或许就不会有如今这般尴尬的局面。然而,现实已经如此,她只能选择放弃这份感情,坚守自己的婚姻承诺。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古代女性对于爱情和责任的理解。她们在面对诱惑时,往往会选择牺牲个人幸福来维护家庭和社会秩序。这种精神虽然在现代社会看来可能显得过于保守,但在当时却是值得尊敬的品质。
同时,从更深一层来看,这首诗还隐喻了作者对于权臣拉拢的拒绝态度。他通过塑造一位坚守原则的女子形象,表达了自己不愿依附于强权、保持独立人格的决心。这种寓言式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意义。
总之,《节妇吟》不仅是一首描写爱情的佳作,更是一部反映社会伦理观念的作品。其中“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两句,以其真挚动人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至今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