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头鼠目的意思】“獐头鼠目”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外貌或神态丑陋、狡猾,带有贬义。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看起来像獐子和老鼠一样,显得卑微、奸诈,甚至让人感到厌恶。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獐头鼠目 |
拼音 | zhāng tóu shǔ mù |
出处 | 《宋史·刘温叟传》:“人有献玉者,温叟曰:‘此非吾所有,不可取也。’其人曰:‘此非公所见,乃他人所赠。’温叟曰:‘若如此,亦不可受。’其人曰:‘若不收,恐失之。’温叟曰:‘我虽不取,亦不失为君子。’其人退去,温叟叹曰:‘人有獐头鼠目者,多不能自持。’” |
释义 | 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猾,带有贬义。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别人的行为或外貌,也可形容人品低下。 |
近义词 | 面如死灰、贼眉鼠眼、獐头鼠脑 |
反义词 | 威风凛凛、仪表堂堂、气宇轩昂 |
二、成语用法示例
1. 他那獐头鼠目的样子,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人。
2. 这个商人獐头鼠目,说话总是拐弯抹角。
3. 老师批评了那个学生,说他獐头鼠目,不务正业。
三、成语的使用场景
- 日常对话中:用来形容某人外貌或行为令人反感。
- 文学作品中:常用于刻画反面角色,增强人物形象的立体感。
- 新闻报道中:有时用来描述某些不良分子的特征。
四、总结
“獐头鼠目”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外貌丑陋、行为狡猾或品行低劣。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特定语境下仍能准确表达对某人的不满或批评。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在语言交流中更精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