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继踵出处于哪里】“比肩继踵”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多拥挤、热闹非凡的场景。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献,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比肩继踵”的出处及含义,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成语释义
“比肩继踵”字面意思是“肩膀挨着肩膀,脚跟连着脚跟”,形容人多得接连不断,非常拥挤。它常用于描述人群密集、热闹非凡的场面,如集市、庙会、节日庆典等。
二、出处来源
“比肩继踵”最早见于《战国策·齐策一》:
>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家敦而富,其民无不从风而靡。其士之好勇者,皆以天下为己任,不以富贵为乐。其民之多也,比肩继踵。”
这段话描述的是齐国都城临淄人口众多、生活富足、风气开放的情景。其中“比肩继踵”形象地描绘了人们聚集在一起的盛况。
三、演变与使用
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比肩继踵”被广泛引用,用于描写人潮汹涌、热闹非凡的场景。例如:
- 《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虽然未直接使用“比肩继踵”,但其表达的人群聚集、追逐利益的景象与该成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 现代汉语中,该成语常用于新闻报道、文学创作中,形容城市繁华、人流密集的状态。
四、常见用法举例
句子 | 解释 |
城市的地铁站里人山人海,比肩继踵。 | 形容地铁站内人多拥挤。 |
节日时的庙会现场比肩继踵,热闹非凡。 | 描述节日活动人流量大。 |
这个商场每天顾客比肩继踵,生意十分兴隆。 | 表达商场人气旺盛。 |
五、总结
“比肩继踵”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不仅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而且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广泛应用。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群密集、热闹非凡的场景,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和文化内涵。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比肩继踵 |
出处 | 《战国策·齐策一》 |
原意 | 肩膀挨着肩膀,脚跟连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
引申义 | 人群密集、热闹非凡的场景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流密集、热闹的场合 |
典型例句 | 地铁站里比肩继踵,人潮涌动。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比肩继踵”不仅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对社会生活场景的一种形象表达。了解其出处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