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原题】“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数学中一个经典的趣味问题,最早见于《孙子算经》。题目描述如下:
>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这是一个典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通过已知的头数和脚数,求解鸡和兔子的数量。虽然看似简单,但它是数学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小学数学中被广泛使用。
一、问题解析
题目给出两个关键数据:
- 头数(鸡和兔子的总数):35
- 脚数(鸡和兔子的脚总数):94
设鸡的数量为 $ x $,兔子的数量为 $ y $,则可以列出以下两个方程:
$$
\begin{cases}
x + y = 35 \\
2x + 4y = 94
\end{cases}
$$
通过解这个方程组,可以得出鸡和兔子的数量。
二、解答过程
1. 由第一个方程得:$ x = 35 - y $
2. 将其代入第二个方程:
$$
2(35 - y) + 4y = 94
$$
$$
70 - 2y + 4y = 94
$$
$$
2y = 24 \Rightarrow y = 12
$$
3. 代入 $ x = 35 - y $ 得:$ x = 23 $
三、答案总结
项目 | 数量 |
鸡的数量 | 23只 |
兔子的数量 | 12只 |
四、验证
- 头数:23 + 12 = 35(符合)
- 脚数:23×2 + 12×4 = 46 + 48 = 94(符合)
因此,答案正确无误。
五、拓展思考
“鸡兔同笼”问题不仅限于鸡和兔子,也可以推广到其他动物或物品的组合问题。例如,“龟鹤同池”、“人车同路”等,都是类似的思路。这类问题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和代数能力,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基础。
结语:
“鸡兔同笼”虽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但它的解法至今仍具有教育意义。通过简单的数学方法,我们能够解决看似复杂的问题,这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