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呼号出处于哪里】“奔走呼号”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四处奔波、大声呼吁,以表达某种诉求或主张。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可能并不清楚它的出处和具体含义。本文将从成语的来源、含义、用法及常见误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成语“奔走呼号”的出处
“奔走呼号”最早见于《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曰:‘吾使人视之,果如所言,此子必不忠,吾当弃之。’左右曰:‘君之贤者,其人也。’孟尝君曰:‘非谓其人也,乃谓其声也。’于是命驾而行,奔走呼号,欲以救之。”
不过,这一版本并非广泛认可的原始出处。更常见的是,该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描述:“项王怒,拔剑击柱,呼号曰:‘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虽未直接出现“奔走呼号”,但“呼号”一词在古文中频繁出现,逐渐演变为“奔走呼号”。
现代常用版本则多源自近代文学作品,尤其是鲁迅等作家的作品中,“奔走呼号”被用来形容革命志士为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情景。
二、成语含义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奔走呼号 |
拼音 | bēn zǒu hū háo |
释义 | 指四处奔跑、大声呼喊,形容为某种目的而积极奔走、大声呼吁的行为。 |
感情色彩 | 中性或褒义(常用于正面人物)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常用于描写社会运动、抗议活动、革命行动等场景。 |
近义词 | 呼风唤雨、奔走相告、四处奔走 |
反义词 | 静坐不动、沉默不语、置身事外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误用对象:
“奔走呼号”多用于集体行为或有明确目标的呼吁,不宜用于个人日常琐事。例如:“他为了找一份工作,奔走呼号。” 这种用法不符合成语的语境。
2. 搭配不当:
成语一般搭配“为……奔走呼号”,如:“他们为环保事业奔走呼号。”
3. 语境不符:
在正式或书面语中,应避免随意使用该成语,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合适。
四、典型例句
1. “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独立,奔走呼号,不惜牺牲生命。”
2. “市民代表为改善交通状况奔走呼号,最终推动了政策出台。”
3. “他虽然年纪不大,却已开始为弱势群体奔走呼号。”
五、总结
“奔走呼号”作为一个具有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为正义、理想或社会进步而努力的人群。了解其出处和正确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加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避免误用带来的理解偏差。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战国策》《史记》等古籍,现代文学中广泛使用 |
含义 | 四处奔波、大声呼吁,表达诉求或主张 |
用法 | 多用于集体行为、社会运动、革命斗争等 |
注意事项 | 避免误用于个人琐事,注意语境和搭配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奔走呼号”这一成语的来源、含义及使用方式,从而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