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鸣得意是什么意思】“自鸣得意”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或表现感到非常满意,甚至有些骄傲自满。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那些过于自信、不思进取的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自鸣得意 |
拼音 | zì míng dé yì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自鸣得意,以为天下无己若者。” |
含义 | 自己表示得意,形容人自以为了不起,自我满足,常常带有贬义。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态度,常作谓语、宾语使用。 |
近义词 | 自得其乐、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自惭形秽、自知之明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工作场合:某员工在完成一项任务后,四处炫耀,显得十分自鸣得意。
2. 学习中:学生考试成绩不错,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不再努力,这就是典型的自鸣得意。
3. 生活中:有人因为一点小成就而到处吹嘘,别人觉得他有点自鸣得意。
三、注意事项
- “自鸣得意”虽然表达的是“得意”,但语气偏负面,不宜用于表扬他人。
- 在正式写作中,应根据语境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该成语。
- 如果想表达正面的“自豪感”,可以用“自豪”、“欣慰”等词语替代。
四、总结
“自鸣得意”是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因自身成就而产生的过度自信和自满情绪。它提醒我们,在取得成绩时应保持谦逊,避免因一时的成功而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