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被桑梓读音】“德被桑梓”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品德高尚、恩泽乡里。在日常使用中,很多人可能会对其读音产生疑问,因此了解其正确发音是很有必要的。
一、
“德被桑梓”出自古代文献,意思是“德行惠及家乡”,表示一个人的善行和仁德影响到了自己的故乡或邻里。该成语多用于褒义,形容有德之人对家乡的贡献。
其中,“德”读作 dé(第四声);
“被”在这里读作 bèi(第四声),表示“覆盖、施加”的意思;
“桑梓”是两个字的组合,分别指代家乡或故乡,其中“桑”指桑树,“梓”指梓树,古人常用这两种树木象征家乡。
“桑梓”整体读作 sāng zǐ(第一声 + 第三声)。
因此,“德被桑梓”的正确读音为:dé bèi sāng zǐ。
二、读音对照表
成语 | 拼音 | 声调 | 说明 |
德 | dé | 第四声 | 表示道德、德行 |
被 | bèi | 第四声 | 表示“施加、覆盖” |
桑 | sāng | 第一声 | 桑树,象征家乡 |
梓 | zǐ | 第三声 | 梓树,象征家乡 |
三、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1. 适用场合: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如颁奖词、人物传记、文学作品等。
2. 常见误读:有人可能将“被”读成“bèi”或“bēi”,但在此处应读“bèi”。
3. 文化背景:成语中的“桑梓”源于古代对故乡的重视,体现传统文化中对乡土情结的尊重。
四、结语
“德被桑梓”不仅是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更是一种对品德与乡情的赞美。掌握其正确读音有助于我们在交流与写作中更加准确地表达含义,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