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相见晩的意思】“恨相见晚”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遗憾之情,意思是“很遗憾没有早些遇见你(或它)”。这句话多用于表达对某人的欣赏、喜爱或敬佩,同时也带有“如果早些认识就好了”的惋惜之意。
2、原“恨相见晩”的意思 生成
一、
“恨相见晚”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句为“吾与项伯有故,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曰:‘不若也。’良曰:‘今诚得樊哙谏大王,大王必喜。’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哙,哙直撞而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项王曰:‘壮士!——又何患!’于是项王乃留沛公与饮。”
后人常用“恨相见晚”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惋惜,表示如果早些相遇,或许会有更好的结果。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使用场景 | 常用搭配 |
恨相见晚 | hèn xiāng jiàn wǎn | 遗憾没有早些遇见对方 | 《史记·项羽本纪》 | 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惋惜、欣赏 | “恨相见晚,愿共谋大事”、“恨相见晚,未能深交” |
三、注意事项:
- “恨相见晚”虽含“恨”字,但并非真正的怨恨,而是表达一种遗憾和惋惜。
- 常用于书面语或较为正式的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可用于人际关系、历史人物、文学作品等不同语境中。
四、结语:
“恨相见晚”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望。它体现了人们在面对缘分时的复杂心理,是中华文化中一种细腻的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