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树茅盾原文】一、
《白杨树》是现代著名作家茅盾(沈德鸿)于194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在《茅盾散文集》中。文章以陕北高原上常见的白杨树为描写对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北方农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民族精神和革命力量的歌颂。
文章开篇描绘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如挺拔、笔直、枝叶繁茂等,接着通过对白杨树生长环境的描述,展现了它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的顽强生命力。随后,作者将白杨树与北方农民进行类比,指出它们都具有“质朴、坚强、不屈不挠”的品质。最后,文章升华主题,将白杨树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白杨树 |
作者 | 茅盾(沈德鸿) |
创作时间 | 1941年 |
体裁 | 散文 |
主题 | 赞美白杨树的坚韧不拔,象征北方农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
写作背景 | 抗日战争时期,反映民族精神和革命意志 |
主要描写对象 | 白杨树及其生长环境 |
写作手法 | 比喻、象征、写景抒情 |
结构特点 | 由物及人,层层递进,升华主题 |
思想内涵 | 倡导坚韧、朴素、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
三、结语
《白杨树》虽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却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感情和强烈的现实意义。茅盾通过对白杨树的细致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赋予其深刻的社会寓意。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学习语文、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文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