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是什么意思,跪求好心人,别让我卡在这里!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30 21:05:58

在《左传》记载的《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这句话是烛之武劝说秦穆公撤兵的关键理由之一。其中,“越国以鄙远”是理解整段话的核心所在。

那么,“越国以鄙远”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从字面和语义两个方面来解析。

首先,“越国”指的是跨越别国的领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秦国与郑国之间隔着晋国,如果秦军要攻打郑国,就必须经过晋国的领地,这在战略上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鄙远”中的“鄙”在这里不是指“卑鄙”,而是“边邑、边疆”的意思。“远”指的是远方的国家或土地。因此,“鄙远”可以理解为把远方的土地作为边邑来治理,即把远方的郑国当作边疆来统治。

合起来,“越国以鄙远”就是说:跨越别国(晋国)去占领远方的郑国,作为边疆来管理。这是一种不切实际、难以长久维持的战略行为。

烛之武正是利用这一点,向秦穆公指出:如果秦国出兵灭掉郑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利可图,但实际上会因为地理上的困难而难以真正掌控郑国,反而可能引发更大的麻烦,比如晋国的不满和后续的冲突。

此外,烛之武还进一步分析了秦、晋两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指出秦穆公如果支持晋国,可能会被晋国利用,最终导致自己陷入被动。他用“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等话语,从道义和现实角度说服了秦穆公。

总的来说,“越国以鄙远”不仅是对地理形势的客观描述,更是烛之武用来劝说秦穆公放弃攻郑的重要逻辑依据。它揭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原则:不要轻易越过别国去征服远方的国家,因为这样做不仅难以控制,还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矛盾。

通过这一策略,烛之武成功地化解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战争,展现了高超的外交智慧和语言能力。这也成为后世学习外交辞令和谋略的经典案例之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