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楼台先得月下一句是什么】“近水楼台先得月”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宋代诗人苏麟的《断句》。这句话原本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地势高、视野开阔,所以能最先看到月亮。后来被引申为一种比喻,形容人处于有利的位置或环境中,更容易获得好处或机会。
不过,很多人在使用这句诗时,常常只记得前半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却不知道它的下一句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解一下这句话的完整出处以及它的含义。
一、原诗原文
《断句》
作者:苏麟(宋)
>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这两句诗原本是苏麟写给范仲淹的一首诗中的句子。他在诗中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因身处有利环境而得以先得好处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
二、诗句解析
句子 | 解析 |
近水楼台先得月 | 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地势高、视野好,能最早看到月亮。比喻身处有利位置的人容易获得好处。 |
向阳花木易为春 | 面向阳光的花草树木,生长得更快,春天来得更早。比喻有优势条件的人更容易成功或发展。 |
这两句诗结合起来,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强调了“环境优势”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力。
三、常见误用与正确引用
许多人将“近水楼台先得月”单独使用,作为表达“占尽优势”的说法,但若要完整引用,应加上后一句“向阳花木易为春”。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并非出自《红楼梦》或其他古典名著,而是出自苏麟的《断句》,属于宋代文人之间的唱和之作。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宋代苏麟《断句》 |
原文 |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
含义 | 比喻处于有利环境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或好处。 |
常见误用 | 单独使用“近水楼台先得月”,忽略后一句。 |
文化意义 | 强调环境、机遇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
通过了解“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完整出处和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准确地理解这句诗的背景,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它,提醒自己珍惜身边的资源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