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出自哪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都与同一个人或同一种因素密切相关。这句话不仅富有哲理,还蕴含着历史故事的深刻背景。
一、出处来源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早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是司马迁在描写韩信生平过程中提到的一句话。原文如下:
>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亡者数十人,信亦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乃追之。……汉王欲诛诸将,信亦亡。何闻信亡,又不以闻,自追之。……遂拜信为大将军。”
虽然原文中并没有直接出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完整表述,但后人根据韩信与萧何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这句成语,用以概括韩信因萧何而得重用,又因萧何的建议而被刘邦所杀的历史事实。
二、成语含义
- 成也萧何:指韩信的成功是因为萧何的推荐和提携。
- 败也萧何:指韩信的失败也是因为萧何的建议,最终导致他被刘邦处死。
这句话强调了事物的两面性,也反映了人在命运中的被动性与依赖性。
三、历史背景简述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早年不得志,后来经萧何极力推荐,被刘邦重用,成为军事统帅,助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然而,随着功高震主,韩信逐渐被刘邦猜忌,最终在吕后与萧何的合谋下被诱杀。
因此,“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仅是对韩信个人命运的总结,也反映了权力斗争中的复杂关系。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出处 | 《史记·淮阴侯列传》 |
意思 | 成功与失败皆因同一人或同一原因 |
历史人物 | 韩信、萧何 |
背景 | 韩信因萧何得重用,又因萧何建议被杀 |
含义 | 强调因果关系与命运无常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描述成功与失败的双重性 |
五、结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仅是一句成语,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它提醒我们,成功与失败往往取决于关键的人或事,同时也警示人们在面对权力和命运时需保持清醒与谨慎。这一成语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