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明什么秋毫】一、
成语“明察秋毫”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意是形容人目光敏锐,连极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清楚。后来,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观察事物非常细致、准确,能够洞察细微之处,不放过任何细节。
在日常生活中,“明察秋毫”多用于称赞一个人的观察力强、思维缜密,尤其在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中,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往往更容易发现问题、做出正确判断。
该成语结构为联合式,常作谓语、定语使用,感情色彩为褒义。它不仅强调了“看得清”,更突出了“看得细”的特点,是一种高度评价的表达方式。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明察秋毫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 |
释义 | 形容观察事物非常细致、敏锐,连极小的细节都能看清楚 |
结构 | 联合式 |
用法 | 常作谓语、定语 |
感情色彩 | 褒义 |
近义词 | 明辨是非、洞若观火、见微知著 |
反义词 | 视而不见、粗心大意、马马虎虎 |
举例 | 他做事总是明察秋毫,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
三、结语
“明察秋毫”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能力和态度。无论是在职场、学术还是日常生活中,拥有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往往能带来更多的成功与机遇。希望我们都能在生活中培养出“明察秋毫”的眼光,做到事事有据、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