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词语意思】“洛阳纸贵”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学典故,用来形容作品广受欢迎、流传广泛,以至于纸张供不应求。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作品的高质量和影响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产品的高度重视。
一、词语含义总结
“洛阳纸贵”原意是指西晋时期左思所作的《三都赋》在洛阳引起轰动,人们争相传抄,导致纸张价格上涨。后来,“洛阳纸贵”被用来比喻文章或作品非常有名,受到广泛欢迎,甚至因为需求量大而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该成语常用于称赞某人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传播力,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夸张意味,强调其受欢迎程度之高。
二、词语来源与背景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晋书·左思传》 |
出处原文 | “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
原始事件 | 西晋文学家左思所著《三都赋》风靡一时,人们争相抄写,导致洛阳纸价上涨 |
使用对象 | 多用于文学、艺术作品,也可泛指任何受欢迎的产品或现象 |
现代用法 | 比喻作品或产品因受欢迎而供不应求 |
三、使用示例
- 他的小说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可谓“洛阳纸贵”。
- 这部电影上映后,票务平台一度售罄,真可谓是“洛阳纸贵”。
四、词语延伸理解
虽然“洛阳纸贵”最初是形容书籍畅销,但现代人也可以将其引申为任何热门事物的象征。例如,一款新手机发布后销量火爆,也可以用“洛阳纸贵”来形容其受欢迎程度。
此外,这一成语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文化的重视,以及文人墨客在社会中的地位。左思之所以能引发“洛阳纸贵”的现象,不仅是因为他的作品质量高,也因为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促进了文学的传播与发展。
五、总结
“洛阳纸贵”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它不仅表达了对优秀作品的赞美,也展现了古代社会对文化传承的重视。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与意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它的用法,还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