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杨卢骆当时体全诗】“王杨卢骆当时体”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一,原诗为:
>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首诗是杜甫对当时文学风气的一种批评与评价,尤其是针对“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虽才华横溢,但在当时却常被一些人讥讽为“轻薄为文”,认为他们的作品不够庄重。但杜甫认为,尽管这些人的名字和地位可能随时间而消逝,但他们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却如江河般永恒流传。
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提到“王杨卢骆当时体”,意在强调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文学风格和成就。虽然他们在当时受到一些人的贬低,但杜甫认为他们的作品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被遗忘。这不仅是对四杰的肯定,也体现了杜甫对文学创作本质的深刻理解。
表格:王杨卢骆及其代表作简要介绍
人物 | 姓名 | 生卒年 | 代表作品 | 文学特点 |
王 | 王勃 | 650–676 | 《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才思敏捷,辞藻华丽,情感真挚 |
杨 | 杨炯 | 650–693 | 《从军行》 | 风格刚健,富有边塞气息 |
卢 | 卢照邻 | 646–689 | 《长安古意》 | 语言瑰丽,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 |
骆 | 骆宾王 | 619–684 | 《讨武曌檄》 | 文章犀利,气势磅礴,政治性强 |
结语:
“王杨卢骆当时体”不仅是一句诗,更是对初唐文学风格的总结与评价。杜甫通过此诗表达了对文学价值的尊重,也提醒后人不应以一时的偏见否定真正的艺术成就。四杰的作品虽曾被轻视,但最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思想内涵,成为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