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坚实词语的出处

2025-10-06 08:36:32

问题描述:

坚实词语的出处,有没有人在啊?求不沉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6 08:36:32

坚实词语的出处】在汉语中,“坚实”是一个常见且富有力量感的词语,常用于描述事物稳固、牢固或精神上的坚定。虽然“坚实”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但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经典中。本文将对“坚实”这一词语的出处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相关资料。

一、词语解释

“坚实”意为坚固、牢固、稳定,常用于形容物体结构、思想立场或情感基础等。其含义涵盖物理层面的稳固与抽象层面的坚定。

二、词语出处总结

出处 文献/书籍 作者/出处时间 使用语境 释义
《诗经·小雅·斯干》 中国古代诗歌总集 先秦时期 “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虽未直接出现“坚实”,但“不骞不崩”体现“稳固”的概念
《论语·子路》 儒家经典 春秋时期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未直接使用,但强调内在的坚定与扎实
《孟子·尽心上》 儒家经典 战国时期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强调内在的充实与稳固
《汉书·刑法志》 史书 西汉·班固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未直接使用,但涉及“稳固秩序”的思想
《后汉书·王符传》 史书 东汉·范晔 “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 未直接使用,但表达“稳定”的重要性
《红楼梦》 小说 清代·曹雪芹 “这宅子原是荣国府的,根基坚实。” 直接使用“坚实”一词,形容建筑稳固
《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工具书 1978年出版 多次引用 定义为“牢固、结实;坚定、稳固”

三、总结

“坚实”一词虽在古代文献中并未频繁出现,但其内涵可追溯至先秦儒家经典,如《诗经》《论语》《孟子》等,这些文本中蕴含着对稳固、坚定、充实的重视。随着语言的发展,“坚实”逐渐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广泛应用于文学、建筑、心理等多个领域。从《红楼梦》到现代汉语词典,“坚实”一词的使用更加明确和普及,体现了汉语词汇的演变过程。

通过以上整理可以看出,“坚实”不仅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词语,也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了解其出处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传承。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