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一、
“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出自《尚书·武成》篇,原文为:“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这句话描述的是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天下太平,不再需要战马和耕牛,于是将战马归还于华山之南,将耕牛放归于桃林之北。这一行为象征着和平时代的到来,也体现了统治者以民为本、重视农业、倡导休养生息的政治理念。
此句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蕴含着深刻的治国思想。它强调了战争后的和平与恢复,以及对自然生态的尊重与保护。在现代语境中,这句话可以引申为对资源合理利用、环境生态保护、社会和谐发展的思考。
二、核心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尚书·武成》 |
原文 | 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 |
含义 | 战争结束,进入和平时代,战马和耕牛被妥善安置,象征社会稳定与民生恢复 |
背景 | 周武王伐纣胜利后,天下归心,国家进入休养生息阶段 |
寓意 | 和平、休养、资源合理分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
现代引申 | 可用于表达对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社会稳定的关注 |
文化价值 | 体现古代政治智慧,反映儒家“仁政”思想 |
三、结语:
“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不仅是古代政治制度的写照,更是一种理想社会状态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可持续性与生态平衡。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在社会治理和环境保护中深入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