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接不暇的意思】“应接不暇”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太多,来不及应付。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太后曰:‘吾虽处尊位,每念百姓之苦,未尝不叹息也。’……诸子但知其父贵,不知其母贤,故应接不暇。”原意是说应酬太多,无法一一应对。
在现代汉语中,“应接不暇”多用来形容场面热闹、事务繁多,使人感到应接不暇,难以顾及所有事情。
一、应接不暇的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应接不暇 |
拼音 | yìng jiē bù xiá |
出处 | 《后汉书·马皇后纪》 |
基本意思 | 形容人或事物太多,来不及应付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场面热闹、事务繁多的情景 |
近义词 | 应付不过、忙不迭、手忙脚乱 |
反义词 | 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得心应手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商场促销 | 节日当天商场人山人海,顾客应接不暇。 |
会议活动 | 会议期间嘉宾不断,组织者应接不暇。 |
日常生活 | 工作任务太多,他感到应接不暇。 |
宴会场合 | 宴会上宾客络绎不绝,主人应接不暇。 |
三、注意事项
1. “应接不暇”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较少使用。
2.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能滥用在简单或轻松的场景中。
3. 该成语强调的是“多”和“来不及”,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适用。
四、结语
“应接不暇”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能够准确表达出面对繁多事务时的紧张与忙碌。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