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矍铄是什么意思啊】“精神矍铄”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虽然年老,但精神状态非常好,显得非常有活力。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描述老年人时更为常见。下面我们将从词义、来源、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词语解释
精神矍铄:
指人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饱满、神采奕奕,显得非常有朝气和活力。常用来形容老年人身体硬朗、精神状态良好。
二、词语来源
“精神矍铄”出自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后汉书·马援传》:“援曰:‘吾从弟少游,少有文才,而性情孤高,不与俗人同流合污,虽老犹壮,精神矍铄。’”
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广泛用于现代汉语中。
三、词语结构分析
词语部分 | 含义说明 |
精神 | 指人的精神状态、精力 |
矍铄 | 形容人精神饱满、有活力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描述老人 | 张爷爷虽然七十多岁,但精神矍铄,每天还坚持打太极。 |
表达赞美 | 李奶奶真是精神矍铄,完全不像她的年龄。 |
文学描写 | 老教授站在讲台上,精神矍铄,声音洪亮。 |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精神焕发、神采奕奕、老当益壮 |
反义词 | 萎靡不振、无精打采、老态龙钟 |
六、注意事项
- “精神矍铄”主要用于形容老年人的精神状态。
- 不宜用于形容年轻人,否则可能显得不够恰当或带有讽刺意味。
- 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使用较为合适。
总结
“精神矍铄”是一个褒义词,常用于形容老年人虽然年纪大,但依然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它不仅体现了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肯定,也表达了对其积极生活态度的赞赏。在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更生动地表达对他人的敬意和赞美。
词语 | 精神矍铄 |
含义 | 年老但精神饱满 |
来源 | 《后汉书》 |
常用对象 | 老年人 |
近义词 | 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
反义词 | 无精打采、萎靡不振 |
使用注意 | 多用于老年人,避免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