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的意思是什么】“马革裹尸”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战争历史,常用来形容将士在战场上英勇牺牲、战死沙场的情景。这个成语不仅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还蕴含着对英雄气概的敬仰和对牺牲精神的赞美。
一、成语释义
成语名称:马革裹尸
拼音:mǎ gé guǒ shī
字面意思:用马皮包裹尸体。
引申含义:指战士战死沙场,尸体被马皮包裹带回故乡或埋葬,象征为国捐躯、英勇无畏的精神。
二、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最早见于《后汉书·马援传》。据记载,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而还耳。”意思是: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战死在边疆,用马皮裹着尸体回来,而不是死在家里。这句话表达了他为国效力、不惧牺牲的决心。
三、成语用法
- 用作谓语:如“他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令人敬佩。”
- 用作宾语:如“他的遗愿是马革裹尸,不回故土。”
- 用于形容英勇牺牲:多用于褒义,强调忠诚、勇敢和奉献精神。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赴汤蹈火、视死如归、舍生取义 |
反义词 | 畏首畏尾、贪生怕死、苟且偷生 |
五、现代应用与意义
在现代社会,“马革裹尸”虽然不再用于描述真实的战场场景,但其精神依然被广泛传承。它常用于文学作品、影视剧中,象征英雄主义和爱国情怀。同时,在一些纪念活动或缅怀先烈的场合中,也常被引用,表达对英勇牺牲者的敬意。
六、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马革裹尸 |
拼音 | mǎ gé guǒ shī |
出处 | 《后汉书·马援传》 |
含义 | 战士战死沙场,用马皮包裹尸体带回 |
用法 | 褒义,形容英勇牺牲 |
近义词 | 视死如归、舍生取义 |
反义词 | 贪生怕死、畏首畏尾 |
现代意义 | 表达忠诚、勇敢与奉献精神 |
通过了解“马革裹尸”的来源、含义及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它不仅是古代战争文化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