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记归有光原文及翻译】一、文章总结
《沧浪亭记》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写的一篇散文,收录于其文集之中。文章以作者游览苏州沧浪亭的经历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他对古人高洁志趣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全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归有光“文以载道”的文学思想。
文章不仅展现了归有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透露出他对仕途失意的无奈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描写沧浪亭的景致与历史背景,归有光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明代士人普遍的精神状态。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余谓太史公曰:“昔者,吴越之间有贤人焉,名曰范蠡。” | 我对太史公说:“从前,吴越之间有一位贤人,名叫范蠡。” |
今观其遗迹,犹可得而见也。 | 如今看他的遗迹,还能看到一些痕迹。 |
苏州城南有古迹,曰沧浪亭。 | 苏州城南有古迹,叫做沧浪亭。 |
亭在水中央,四面皆水。 | 亭子建在水中央,四周都是水。 |
水清而静,风止而波平。 | 水清澈而宁静,风停后水面平静。 |
高树蔽日,幽草覆地。 | 高大的树木遮住阳光,幽绿的草地覆盖地面。 |
游人至此,多不欲去。 | 游客到这里,大多不愿离开。 |
予尝独游于此,心旷神怡。 | 我曾独自来这里游览,心情舒畅愉快。 |
盖此亭非特为游人设也,亦足以寄吾之志。 | 这座亭子不仅仅是为游客而建,也足以寄托我的志向。 |
夫君子之居,必择其地。 | 君子居住的地方,必定选择合适的地方。 |
地虽小,可以养性;景虽幽,可以养心。 | 地方虽小,可以修养性情;景色虽幽静,可以修养心灵。 |
余虽不才,愿学古人之志。 | 我虽然无才,但愿学习古人的志向。 |
三、结语
《沧浪亭记》虽篇幅不长,却寓意深远。归有光借沧浪亭之景,抒发了对古代贤人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明代散文中的佳作之一。通过这篇文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能体会到他内心的孤独与坚守。
如需进一步分析归有光的写作手法或其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