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就义的意思是什么】“从容就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死亡或重大牺牲时,表现得镇定自若、毫无畏惧。这个词语多用于赞扬那些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的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从容 | 镇定、不慌张 |
就义 | 为正义或信仰而牺牲生命 |
整体含义:
指人在面对死亡或重大牺牲时,能够保持冷静、镇定,毫无畏惧地接受命运,体现出一种高尚的气节和坚定的信念。
二、来源与用法
“从容就义”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虽未直接使用“从容就义”,但其精神内核与此一致。
现代语境中,“从容就义”常用于:
- 表扬革命先烈、英雄人物
- 描述在危急时刻仍能保持冷静的人
- 强调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舍生取义 |
反义词 | 惊慌失措、临阵脱逃、贪生怕死 |
四、使用示例
1. 革命烈士在被捕后依旧从容就义,展现了坚定的信仰。
2. 他面对敌人的威胁,神情自若,从容就义,令人敬佩。
3. 在灾难面前,消防员们从容就义,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五、总结
“从容就义”是一种高度的精神境界,代表着在生死关头依然保持冷静与坚定,为了更高的理想或责任而无畏牺牲。它不仅是对个人勇气的赞美,更是对信念与道德的坚守。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从容就义 |
含义 | 面对死亡或牺牲时镇定自若、毫无畏惧 |
来源 | 古代文献中体现的牺牲精神 |
用法 | 赞扬英雄、表达坚定信念 |
近义词 | 视死如归、舍生取义 |
反义词 | 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
通过了解“从容就义”的含义与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更加坚定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