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不肯嫁东风】“当年不肯嫁东风”出自宋代诗人贺铸的《横塘路》(也称《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原句为:“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其中,“当年不肯嫁东风”是后人对这首词中情感意境的一种引申和解读。
这句诗常被用来表达一种孤高、不随波逐流的态度,或是对过往爱情或理想未能实现的遗憾。它描绘的是一种不愿妥协、不愿迎合世俗的心态,象征着一种独立、清高的精神追求。
“当年不肯嫁东风”源于古诗词中的意象,借以表达一种不愿屈从于外界压力、坚持自我立场的情感态度。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可以理解为对个人价值观的坚守,以及对理想主义的执着追求。无论是爱情、事业还是人生选择,这种“不肯嫁东风”的态度都体现出一种内在的力量与尊严。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宋代贺铸《横塘路》(《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
原文引用 | “当年不肯嫁东风”(后人引申) |
意象解析 | “东风”象征春风、世俗、机遇;“不肯嫁”表示拒绝迎合、坚持自我 |
精神内涵 | 孤高、不随波逐流、坚守内心信念 |
现代意义 | 对个人价值观的坚持、对理想主义的追求 |
文化影响 | 常用于文学、艺术作品中,表达对自由意志的赞美 |
相关诗句 |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延伸解读 | 可引申为对爱情、事业、人生选择中“不妥协”的态度 |
通过“当年不肯嫁东风”这一句,我们不仅能看到古人对情感与理想的深刻思考,也能从中汲取面对现实时应有的勇气与坚定。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不轻易低头的心境,或许正是现代人最需要的精神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