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的高考作文】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在语文考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对学生的思维深度、文化素养和价值观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一年的作文题目的设定,既贴近现实生活,又富有启发性,引发了广泛讨论。
一、2013年高考作文题目回顾
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目略有不同,但总体上呈现出注重思辨、关注社会、强调个人成长的特点。以下为部分省份的作文题目:
省份 | 题目 |
全国卷I | 两人过独木桥,比赛时互不相让,最终都掉下桥;后改为互相谦让,共同通过。要求根据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
全国卷II |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盲人在街头卖唱,他给了一元钱,后来发现盲人是假的,便想收回钱,但盲人说:“你给我钱,我给你唱歌。” |
北京卷 | “北京的规矩” |
上海卷 | “更重要的事” |
广东卷 | “胶片与数码” |
江苏卷 | “探险者与蝴蝶” |
这些题目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主题,并展开合理的论述。
二、写作思路与内容分析
从整体来看,2013年的高考作文更加强调“思辨性”和“人文关怀”。例如,“两人过独木桥”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商人与盲人”的题目,则探讨了诚信与善意之间的关系;而“北京的规矩”则涉及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 审题准确:把握材料的核心立意,避免偏题。
- 结构清晰:论点明确,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 语言流畅: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有感染力。
- 思想深刻:能够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现象,提升文章的深度。
三、优秀范文示例(节选)
以“两人过独木桥”为例,一位高分作文的开头如下:
>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选择。面对挑战,有人选择争先恐后,有人则选择退让一步。其实,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谁先到达终点,而在于如何让彼此都能走得更远。
这篇文章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引出“合作比竞争更重要”的观点,并结合历史人物和现实案例进行论证,最后呼吁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加注重协作精神。
四、总结
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虽然形式多样,但都围绕着人性、道德、社会等核心话题展开。它不仅是一次语言能力的考核,更是一次思想深度的检验。对于考生而言,只有在平时多阅读、多思考、多积累,才能在考场上从容应对,写出既有文采又有思想的文章。
结语:
高考作文不仅是考试的一部分,更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2013年的作文题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自我、理解社会的契机。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从中汲取力量,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