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讷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口讷”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说话不流利、不善言辞的状态。在《汉语大词典》中,“口讷”有明确的释义和用法说明。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口讷”一词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详细信息。
一、词语基本解释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口讷 |
拼音 | kǒu nè |
注音 | ㄎㄡˇ ㄋㄜˋ |
词性 | 形容词 |
含义 | 不善言辞;说话不流利;言语迟钝 |
近义词 | 善言、能说、健谈 |
反义词 | 能言善辩、口才出众 |
二、出处与用法
“口讷”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常用于形容人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例如:
- 《世说新语·文学》:“王右军(羲之)年减十岁,口讷,不善言。”
- 《后汉书·王符传》:“口讷而志高。”
现代汉语中,“口讷”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示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但不一定代表智力低下。
三、在《汉语大词典》中的收录情况
项目 | 内容 |
词典名称 | 《汉语大词典》 |
卷次 | 第12卷 |
条目编号 | 10457 |
释义 | “口讷:谓言语迟钝,不善言辞。” |
举例 | 如“他为人谦逊,口讷寡言。”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物性格或语言特点 |
四、使用场景与常见搭配
场景 | 搭配示例 |
日常交流 | 他是个口讷的人,平时很少说话。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主角性格口讷,却心思细腻。 |
评价他人 | 他在会议上表现得有些口讷,未能充分表达观点。 |
五、总结
“口讷”是汉语中一个常见的形容词,用来描述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善言辞的状态。在《汉语大词典》中,它被明确地定义为“言语迟钝,不善言辞”,并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了解“口讷”的含义及其用法,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词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词语的释义,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