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螓首蛾眉出处于哪里】“螓首蛾眉”是一个形容女子容貌美丽的成语,常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它不仅描绘了女子的美貌,也体现了古人对女性形象的理想化表达。本文将从出处、含义及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螓首蛾眉”最早见于《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其中,“螓首”指的是像蝉一样的额头,形容女子额头光洁饱满;“蛾眉”则是指眉毛细长弯曲,如蚕蛾的触须,是古代对美女眉毛的赞美之词。整句诗描写了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形象,展现了古代对女性外貌的审美标准。
随着时间推移,“螓首蛾眉”逐渐成为形容女子容貌秀丽、姿态优雅的常用成语。在后世文学、诗词、戏曲等作品中频繁出现,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审美符号。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螓首蛾眉 |
出处 | 《诗经·卫风·硕人》 |
原文句子 |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词语解释 | - 螓首:形容女子额头光洁饱满,如蝉头。 - 蛾眉:形容女子眉毛细长弯曲,如蚕蛾触须。 |
含义 | 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姿态优雅,是古代对女性美的典型描写。 |
文化意义 | 体现了古代对女性外貌的审美标准,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刻画美人形象。 |
现代使用 | 多用于文学、影视、艺术等领域,表达对女性美貌的赞美。 |
三、结语
“螓首蛾眉”不仅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表达,更是中华文化中对女性美的重要象征。它承载着古人的审美情趣与情感寄托,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传承。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与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的魅力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