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折节意思是什么】“低头折节”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为了某种目的或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尊严、原则或立场,表现出一种妥协、退让甚至屈服的态度。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那些在面对压力或诱惑时失去自我、丧失骨气的行为。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低头折节 |
拼音 | dī tóu zhé jié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士之不遇,非命也,乃己自弃也。若夫志士仁人,虽遭困厄,犹能守其节,不肯低头折节。” |
含义 | 形容人为了利益或权势而放弃尊严、原则,表现出屈服和妥协的态度。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带有贬义色彩,常用于批评某些人的行为。 |
近义词 | 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但后者有积极意义) |
反义词 | 坚贞不屈、宁死不屈、坚守气节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职场中:一个人为了升职加薪,不惜迎合上司的喜好,甚至违背自己的良知,这就是“低头折节”的表现。
2. 政治场合:一些官员为了保全职位,对腐败行为视而不见,这也是“低头折节”的典型例子。
3. 个人生活:有些人为了家庭和睦,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这也是一种“低头折节”。
三、成语的现实意义
“低头折节”虽然表面上看是“灵活变通”,但实际上往往意味着失去了自我价值和人生方向。真正的智慧在于在坚持原则与适应环境之间找到平衡点,而不是一味地低头和妥协。
四、结语
“低头折节”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底线和人格。只有坚守本心,才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