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好词好句好段】《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收录了他1926年所写的十篇散文。这些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种种经历,既有对旧社会的批判,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书中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以下是对《朝花夕拾》中“好词”、“好句”、“好段”的总结与归纳,结合内容分析,便于学习和积累。
一、好词整理
类别 | 好词 | 出处 | 释义 |
描写人物 | 阿长、藤野、范爱农 | 《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 | 代表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
环境描写 | 荒园、书斋、故乡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 | 展现童年生活场景,富有画面感 |
情感表达 | 悲凉、寂寞、怀念 | 《父亲的病》《琐记》 | 表达对亲人、往事的深情追忆 |
修辞手法 | 诙谐、讽刺、反讽 | 《无常》《狗·猫·鼠》 | 鲁迅常用幽默或讽刺手法揭示社会问题 |
二、好句摘录
序号 | 句子 | 出处 | 评析 |
1 |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 《二十四孝图》 | 表达对封建礼教的强烈不满,语言犀利有力 |
2 |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大毒蛇,冷汗直出,又仿佛看见一个鬼脸,在我的眼前一闪。” | 《五猖会》 | 描绘孩童在传统习俗前的恐惧心理,真实而细腻 |
3 | “我总以为她是个粗人,但那夜她竟说出了‘哥儿,有事吗?’这样的话,使我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安慰。” | 《阿长与〈山海经〉》 | 展现阿长虽粗俗却善良的内心,令人动容 |
4 | “我那时觉得,这实在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可以让我在这新的环境里重新开始。” | 《琐记》 | 表达对新生活的期待与希望,带有哲理意味 |
5 | “我终于决定,不再做那梦里的事情了。” | 《范爱农》 | 表现主人公对现实的无奈与清醒认识 |
三、好段赏析
序号 | 段落节选 | 出处 | 赏析 |
1 |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运用排比与拟人手法,描绘童年的自然世界,充满诗意与童趣 |
2 | “我那时年纪还小,不懂得什么是‘革命’,只觉得这些人都是些奇怪的人。” | 《范爱农》 | 通过儿童视角展现对社会变革的懵懂认知,语言质朴真实 |
3 |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水红萝卜,以及又酸又甜的杨梅。” | 《社戏》 | 表达对童年记忆的眷恋,情感真挚动人 |
4 | “我总疑心这可能是‘鬼’,然而也并不十分害怕。” | 《无常》 | 表现儿童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敬畏,语言幽默又含深意 |
5 | “我虽然没有杀过人,却有时竟会因为别人的话而生气。” | 《狗·猫·鼠》 | 体现作者对弱者的同情与对强权的反感,寓意深刻 |
四、总结
《朝花夕拾》不仅是鲁迅个人成长历程的记录,更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真实写照。其中的好词好句好段,不仅展现了作者卓越的语言艺术,也反映了他对人性、社会、文化的深刻思考。
通过积累和分析这些文字,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对生活、历史的思考与感悟。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篇目或具体段落的详细解读,可继续提出,我会为你提供更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