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突的位置和作用】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经络系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其中,“扶突”是人体经络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属于足阳明胃经。了解“扶突”的位置与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在针灸、按摩等传统疗法中的应用价值。
一、扶突的基本信息
名称:扶突
所属经络:足阳明胃经
别名:天窗穴(部分文献记载)
定位:位于颈部,喉结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吞咽时可随吞咽动作移动。
功能:清热解毒、利咽止痛、通络止咳
主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咳嗽、气喘、颈项强痛等
二、扶突的位置与作用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扶突 |
英文名称 | Fùtū |
所属经络 | 足阳明胃经 |
别名 | 天窗(部分文献) |
定位 | 颈部,喉结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前缘 |
取穴方法 | 坐位,低头,于喉结与胸锁乳突肌之间,按压可感凹陷处 |
主要作用 | 清热解毒、利咽止痛、通络止咳 |
常见病症 | 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咳嗽、气喘、颈项强痛 |
常用疗法 | 针刺、艾灸、按摩、刮痧 |
注意事项 | 避免用力过猛,以免伤及血管或神经 |
三、扶突在临床中的应用
扶突穴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疾病,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同时,它对改善颈部僵硬、缓解肩颈疲劳也有一定效果。在针灸治疗中,常与其他穴位配合使用,如合谷、列缺、天突等,以增强疗效。
此外,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按摩扶突来缓解喉咙不适和咽喉干燥。按摩时可用拇指轻柔按压,每次持续3-5分钟,早晚各一次,有助于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四、总结
扶突作为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位,具有明确的解剖位置和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无论是通过针灸、艾灸还是简单的按摩,都能有效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多种咽喉及颈部相关症状。对于关注健康、注重传统疗法的人群来说,了解并合理运用扶突穴,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自我保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