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接触到“十几减9”这样的计算题。这类题目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培养孩子数感和心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掌握多种解题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计算速度,还能增强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下面将介绍三种常见的“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帮助孩子们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破十法:拆分凑整巧计算
“破十法”是解决“十几减9”的常用方法之一,尤其适合刚开始学习减法的小朋友。其核心思想是把“十几”这个数拆成“10”和一个一位数,再用“10”减去9,最后再加上剩下的那个数。
例如:13 - 9
第一步:把13拆成10 + 3
第二步:10 - 9 = 1
第三步:1 + 3 = 4
所以,13 - 9 = 4
这种方法直观易懂,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对“10”的认知,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二、想加算减法:通过加法推导减法
“想加算减法”是一种利用加法来推导减法的思路,它强调的是“加法是减法的基础”。对于“十几减9”,我们可以先思考“9加几等于被减数”,从而得出结果。
例如:15 - 9
我们可以通过思考:“9加6等于15”,因此15 - 9 = 6。
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孩子理解减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还能提升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运算打下基础。
三、连减法:分步减去更简单
“连减法”是一种将减法过程分解成多个步骤的方法,适用于对减法不太熟练的孩子。具体来说,就是把9分成两个更容易减去的数,比如先减1,再减8,或者先减2,再减7,以此类推。
例如:17 - 9
可以拆成:17 - 1 - 8 = 16 - 8 = 8
或者:17 - 2 - 7 = 15 - 7 = 8
这种方法让孩子在操作中感受到减法的灵活性,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心算能力。
结语:
“十几减9”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减法问题,但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维和解题策略。通过掌握“破十法”、“想加算减法”和“连减法”这三种方法,孩子们不仅可以更快地完成计算,还能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家长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孩子多尝试不同的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