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指不沾泥原文】“十指不沾泥”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俗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不事劳作、生活优渥的人。该词最早见于宋代诗人郑思肖的《十指不沾泥》一诗中,后被广泛引用,成为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讽刺或反思。
一、原文出处
“十指不沾泥”出自南宋末年诗人郑思肖的《十指不沾泥》,全诗如下:
> 十指不沾泥,
> 身居高阁里。
> 不知田间苦,
> 但说风月美。
> 帝王多娇贵,
> 群臣皆奉承。
> 一朝风雨至,
> 民生何所倚?
这首诗通过对比“十指不沾泥”的达官贵人与“田间苦”的百姓,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官员脱离实际的批评。
二、含义解析
“十指不沾泥”字面意思是“十个手指都不沾泥土”,比喻那些没有参与劳动、远离基层、只享受生活的人。他们往往生活在高楼深院之中,不了解民间疾苦,也不关心国家大事。
这一说法在古代常用于讽刺士大夫阶层的清高自傲和脱离现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忽视。
三、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十指不沾泥”依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要关注基层、尊重劳动、了解真实的社会状况。同时,也警示那些身处高位却脱离群众的人,应当深入实际、体察民情。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标题 | 十指不沾泥原文 |
出处 | 宋代诗人郑思肖《十指不沾泥》 |
原文内容 | 十指不沾泥,身居高阁里。不知田间苦,但说风月美。帝王多娇贵,群臣皆奉承。一朝风雨至,民生何所倚? |
含义 | 形容不事劳作、脱离实际、生活优渥的人 |
社会意义 | 批评士大夫阶层的脱离现实,强调劳动与民生的重要性 |
现代启示 | 提醒人们关注基层、尊重劳动、体察民情 |
五、结语
“十指不沾泥”虽为古语,但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当代社会的一种反思。我们应从中汲取教训,重视劳动价值,贴近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公平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