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兰艾同焚历史典故

2025-09-19 00:47:11

问题描述:

兰艾同焚历史典故,这个坑怎么填啊?求大佬带带!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9 00:47:11

兰艾同焚历史典故】“兰艾同焚”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用来比喻好人和坏人被一并毁灭或遭受不公正的对待。这个典故最早出自《左传》,后在历代文人作品中被广泛引用,成为表达对社会不公、命运无常的一种象征。

一、典故来源与背景

“兰艾同焚”中的“兰”指的是香草,象征高洁、正直之人;“艾”是臭草,代表卑劣、奸邪之徒。古人常用“兰艾”来比喻君子与小人。而“同焚”则表示两者一同被烧毁,寓意好人与坏人一同受害,无法分辨善恶。

该典故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兰艾同焚,贤愚共尽。”意思是说,无论是高贵的兰花还是低贱的艾草,都会在同一场大火中被烧毁,象征着善恶不分、是非不明的悲剧。

二、典故演变与文学应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兰艾同焚”逐渐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它不仅用于描述战争、灾难中的无辜受害,也常用来讽刺政治腐败、权臣当道、忠良遭殃的现象。

例如,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中,他曾用“兰艾同焚”来形容朝政混乱、忠奸不分的局面;宋代苏轼也在文章中借用此典,表达对时局的忧虑。

三、现代意义与启示

在现代社会,“兰艾同焚”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在一个公平正义缺失的社会环境中,善良的人可能因无能为力而受到伤害,甚至与邪恶势力同归于尽。因此,维护社会公正、保护良善,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四、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内容说明
典故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
含义 善恶不分,好人与坏人一同受害
比喻对象 “兰”象征高洁、正直之人;“艾”象征卑劣、奸邪之徒
文学应用 多用于讽刺政治腐败、忠良受难、社会不公
现代意义 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公平,保护良善,避免“兰艾同焚”的悲剧
使用频率 在古文、诗词、现代评论中均有使用

通过了解“兰艾同焚”这一历史典故,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也能从中汲取教训,反思当下社会中的公平与正义问题。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