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手可得出处于哪里】“垂手可得”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意思是事情非常容易完成,不需要花费太多力气。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件事情轻而易举就能达成,无需过多努力。那么,“垂手可得”这个成语出自哪里?它的出处和用法又有哪些呢?
一、成语出处总结
“垂手可得”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中的一段话:“人君之德,莫大于仁,莫小于暴。仁者爱人,暴者伤人。……若夫垂手可得,而不为者,非人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件好事很容易做到却不去做,那就不像一个真正的人。
不过,更常见的是在后来的文献中被引用和使用,比如《宋史·李纲传》中也有类似表达。现代汉语中,“垂手可得”多用于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完成。
二、出处与演变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垂手可得 |
出处 | 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 |
含义 | 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完成,不需要费力 |
使用频率 | 高,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机会、成果或任务轻松获得 |
三、常见用法举例
1. 机会垂手可得:指某个机会很容易抓住,不需要太多努力。
2. 成功垂手可得:表示成功非常容易实现。
3. 知识垂手可得:说明学习内容简单,容易掌握。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垂手可得”的关系 |
轻而易举 | 指事情容易做 | 近义词 |
易如反掌 | 形容事情非常容易 | 近义词 |
事半功倍 | 效率高,效果好 | 类似但不完全相同 |
举手之劳 | 小事,轻易可做 | 与“垂手可得”相似 |
五、结语
“垂手可得”这一成语源自古代文献,经过长期流传,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易”的理解,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追求效率与便利。了解其出处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