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肠词是什么】“断肠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特殊文体,常用来表达极度悲伤、哀怨或思念的情感。它源于宋元时期,尤其在元代杂剧和散曲中较为常见。由于其情感强烈、语言凄美,常让人读之落泪,故有“断肠”之称。
一、
“断肠词”是一种以抒发深切悲痛、哀伤情绪为主的词体,多用于描写离别、相思、失意等主题。这类作品情感真挚,语言婉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在文学史上,“断肠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断肠词 |
起源时期 | 宋元时期,尤以元代为主 |
文体类型 | 词、散曲、杂剧中的抒情篇章 |
主要题材 | 离别、相思、失意、哀怨、悼亡等 |
情感特点 | 悲切、凄凉、真挚、感人 |
语言风格 | 婉约、细腻、含蓄 |
代表人物 | 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等 |
文学价值 | 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性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
影响 | 对后世诗词、戏曲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
三、结语
“断肠词”不仅是文学上的一个独特门类,更是古人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它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将人类最原始、最真实的情感展现出来,至今仍能引起读者共鸣。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情感层面来看,“断肠词”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