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夫莫开什么意思万夫莫开的出处】“万夫莫开”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地势险要、防御坚固,难以被攻破。这个成语在历史、文学和现代语境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对“万夫莫开”的解释及其出处的总结。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万夫莫开 | 形容防守极其严密,即使有成千上万的人也难以攻破。多用于描述关隘、城池或战略要地的险要与坚固。 |
二、成语出处
出处 | 内容简介 |
《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 最早记载“万夫莫开”的典故,讲述了张辽率八百将士击退孙权十万大军的故事,后人用“万夫莫开”来形容其防守之坚。 |
《晋书·王浑传》 | 也有类似用法,形容城防坚固,难以攻破。 |
《水浒传》 | 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用来描绘山岭险峻或城池坚固的场景。 |
三、使用场景与意义
“万夫莫开”不仅用于军事领域,也常用于比喻某种局面或制度非常稳固,不易动摇。例如:
- 军事方面:如长城、函谷关等历史上著名的关隘,常被称为“万夫莫开”。
- 文学作品:在诗词、小说中用来渲染气氛,增强画面感。
- 现代语境:也可用来形容某种体制、结构或心理防线极为牢固。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万夫莫开”的关系 |
一夫当关 | 一人把守关口,万夫难开 | 与“万夫莫开”意思相近,强调防守力量强大 |
铁壁铜墙 | 比喻防御极其坚固 | 与“万夫莫开”同为形容坚固防御的成语 |
坚不可摧 | 强调无法被摧毁 | 更侧重于“不可破坏”,而“万夫莫开”更强调“难以攻破” |
五、总结
“万夫莫开”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成语,最早见于《三国志》,后被广泛用于文学和日常表达中。它形象地描绘了防守的坚固与险要,常用于形容关隘、城池或某种稳固的局面。通过了解它的出处和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也能在实际运用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