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权证上的出让和划拨有什么区别】在办理不动产权证时,经常会看到“出让”和“划拨”这两个词。它们是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的不同形式,对房产的使用、转让、抵押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了解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一、
1. 出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公开招标、拍卖或协议方式出让给单位或个人,受让人需支付土地出让金,取得一定年限的使用权(如住宅70年、商业40年等)。出让土地可以自由转让、出租、抵押,具有较强的市场流通性。
2. 划拨: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无偿划拨给单位或个人使用,通常用于公益性质或政府项目。划拨土地不能随意转让、出租或抵押,使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且不能随意改变用途。
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取得方式、费用、使用年限、流转性等方面。在实际生活中,购买商品房多为出让用地,而部分保障房、学校、医院等则可能为划拨用地。
二、对比表格
| 项目 | 出让 | 划拨 |
| 取得方式 | 通过招标、拍卖、协议等方式有偿取得 | 国家无偿划拨,无需支付费用 |
| 是否需要支付费用 | 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 | 一般不需要支付费用 |
| 使用年限 | 有明确年限(如住宅70年、商业40年) | 无固定年限,长期使用 |
| 是否可转让/出租/抵押 | 可自由转让、出租、抵押 | 一般不可自由转让、出租、抵押 |
| 用途限制 | 用途较灵活,可按规划使用 | 用途受限制,通常用于公益或特定项目 |
| 市场价值 | 通常较高,流动性强 | 价值较低,流动性差 |
| 常见类型 | 商品房、商业用地等 | 保障房、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 |
三、结语
在不动产权证上,“出让”与“划拨”是两种不同的土地使用权类型,选择哪种方式会影响房产的使用权益和未来价值。购房者在购房前应仔细查看土地性质,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